为了保护水资源,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等内容,对于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护水资源,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于2008年实施,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法律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法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2年8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它明确了水资源的国家所有制,规定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该法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同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法律分析:我国关于水利相关的法律法规有,长江保护法、水法、防洪法和防汛条例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水的基本法,于1988年颁布实施,并于2002年进行了重新修订。新水法包括总则、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共八章八十二条。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类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国现行有效的经济法之一,是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1年6月29日发布并施行。水土保持法是人们在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法律规范。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1991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确定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1991年颁布,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法律。该法规定了水土保持的范围、管理机构、行政职责等多项规定,并确定了具体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1年6月29日发布并施行。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土保持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保护黄河的法律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黄河保护条例》等。这些法律规定了对黄河的保护措施和责任追究。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便有着重要的农业、交通和文化传承意义。当前,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黄河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对黄河流域实行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空间管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六条 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纯薯工作。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六条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是国家立法机关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进行全面规范的法律。该法主要内容包括:明确黄河保护的原则、目标和任务;规定相关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和权力;制定对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具体措施;规范公众行为等等。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明确了海洋环境保护的目标、原则和措施,为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共同推动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2年通过,1983年3月1日起施行。40年来,海洋环境保护法于1999年进行首次修订,并于2013年、2016年、2017年先后进行了三次修正。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和有关规定,经科学论证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保护海洋资源,改善海洋环境,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最新环境保护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 代业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第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1、将第十九条修改为: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未取得有关流域管理机构签署的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要求的规划同意书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2、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本法。本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三条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3、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实施的。
5、一)将《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十一条修改为:“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在河道、湖泊上建设水工程,未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签署的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要求的规划同意书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